第一篇 「戰略環境」

字級設定
第一章 安全情勢
/第一節 全球安全環境

  目前全球安全環境仍受美國外交、軍事戰略與政策影響,但中共、歐盟、俄羅斯、印度、日本等主要國家及區域組織,亦逐步擴大其對國際與區域事務之影響力,特別是美國之影響力已逐漸受到中共的挑戰。整體而言,現階段全球安全情勢,仍以大國主導區域發展,中、小型國家則藉其所具備的地緣政治、資源優勢與經貿互動,擴展其影響層面,確保國家生存發展。

一、亞洲

(一)中國大陸

  近2年中共對內施政重點仍以維持經濟成長、內部維穩、反腐倡廉、鞏固黨的政治領導地位為首要,並成立「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」及「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議」,統由習近平任組長,李克強、張德江為副手,藉以鞏固「習李體制」,達事權統一、迅速應對國內外安全威脅之效。

  另中共遵行「積極防禦」的國防戰略,強調維護國家主權、國家安全、領土完整、國家統一等核心利益,主張未來在處理區域內東海、南海主權爭端等對外事務時,除強化溝通、合作與互利等軟性訴求外,將以「人不犯我,我不犯人,人若犯我,我必犯人」原則,表達其堅守領土、主權絕不退讓之決心與立場。

  在外交政策方面,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3年10月與2014年11月召開2次「周邊外交工作」座談會,確定其周邊外交方針,堅持「睦鄰、安鄰、富鄰」政策,採取積極參與區域經濟合作,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,推動「一帶一路」等策略作為,與周邊國家完成緊密共同利益網路,形成向西進入大西洋和向南進入印度洋之勢,維繫中共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。

  在與美國互動方面,中共再三強調,願和美國建立「新型大國關係」,惟雙方在南海航行自由與遵守國際法規範、網路資訊安全、人權及其他議題上(如烏克蘭、北韓等),仍存分歧,未來美、「陸」戰略競合關係,牽動全球主要國家之戰略發展方向。

(二)東北亞

1、朝鮮半島

  2012年4月北韓領導人金正恩陸續完成黨、政、軍接班後,延續其「先軍政策」路線,並於2014及2015年實施彈道飛彈試射,造成北韓與日本、韓國及美國間之關係再次緊繃。

  為有效應處北韓挑釁,韓國沿襲過去防衛政策,以深化美韓同盟為基調,強化雙方軍事合作;另自2011年起,與中共建立定期國防對話機制,並藉教育訓練與高層互訪等軍事交流,強化多邊合作關係,同時敦促北韓重返「六方會談」,降低其引發軍事挑釁行動之可能性。

2、日本

 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2012年12月再度執政後,展開「安倍經濟學(Abenomics)」及「積極和平主義」的政、經布局。繼2013年12月內閣會議通過新版《防衛計畫大綱》、《中期防衛力整備計畫》和《國家安全保障戰略》三項攸關外交、安保政策之文件後,又於2014年4月廢除「武器出口三原則」,改行新版「防衛裝備移轉三原則」,同年7月,安倍以重新提出對憲法第九條的政府統一見解方式,解禁「集體自衛權行使」的限制,新設「武力行使三原則」,取代「自衛權行使三原則」,突破1954年自衛隊組建以來,僅允許行使「個別自衛權」的桎梏。

  安倍內閣除決定修改《周邊事態法》,揚棄行之有年的關於「周邊」之表述,以「重要影響事態」概念取代,將其改名為《重要影響事態法》,除意圖打破侷限自衛隊活動範圍的地理概念,將自衛隊與美軍的合作範圍擴及全球外,更以《戰鬥支援恆久法》將自衛隊支援國際社會反恐行動的海外派兵以普通法來規範,不再藉《反恐特別措施法》方式處理。此舉有助美、日軍事同盟更臻穩固,對亞太戰略均勢,甚至臺海安全情勢,都可能產生深遠影響。

  另自日本在2012年片面宣布釣魚臺列嶼國有化後,中共與日本關係跌至冰點,儘管雙方元首於2014年「亞太經合會(APEC)」暨領袖峰會,達成處理釣魚臺問題4項共識,雙邊關係或有緩和跡象,惟另一方面,雙方仍持續擴增軍事及海上警備力量,未來機、艦在東海對峙及海洋維權衝突,仍可能發生。

1.2.菲律賓為因應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威脅,持續與美國實施聯合軍演,諸如 「金眼鏡蛇」、「環太平洋」等多國聯合演習,期能強化自身區域聯防能 力。(U.S navy)

3.中共積極推動「陸」巴經濟走廊,使雙邊關係不斷推升,更為密切。圖為「陸」巴合作研發之梟龍戰機。

(三)東南亞

  近年東南亞在「東協一體化」進程下,將於2015年12月完成經濟、社會、文化與安全一體化整合,成為全球矚目之新興市場,其所蘊藏之人力、礦產及潛在市場,加上麻六甲海峽及南海為連結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重要航道,早已是強權必爭之地。除領土爭議外,區域內仍存有歷史遺緒、宗教歧見及民族獨立訴求等衝突根源,亦為造成區域不穩定因素之ㄧ。

  東南亞各國在海洋權益意識日益高漲之際,多數國家均增加國防預算,加速推動軍事現代化及強化海、空軍戰力,並藉「東協國防部長會議」平臺,建立區域多邊合作機制,同時持續與美國實施聯合軍演,提升區域聯防能量。

(四)南亞

  印度位處南亞中心樞紐,極具地緣戰略優勢,近年挾其經貿成長,具備大幅挹注國防經費之能力,故積極向美、俄、法等國採購軍備,特別是2014年莫迪主政之後,強調全力發展國防自主,更新軍備以提升整體戰力,並朝向南亞政、經、軍大國邁進。然中共配合其「一帶一路」戰略,擬將青藏鐵路延伸至尼泊爾,同時強化與巴基斯坦、阿富汗政軍關係,積極介入南亞事務,已壓縮印度主導區域事務之地位與空間。

  巴基斯坦與印度近年來在邊境不斷發生衝突,使得兩國關係發展停滯。反觀中共積極推動「陸」巴經濟走廊(Pakistan-China Economic Corridor),並計畫在巴國瓜達爾港建立其「珍珠鏈」戰略重要據點,恐衝擊南亞及印度洋地區戰略均勢。

(五)中東

  中東地區因美軍及北約聯軍陸續撤離伊拉克、激進組織伊斯蘭國(ISIL)崛起、種族糾紛、敘利亞內戰及以色列與哈瑪斯組織衝突等問題,仍為全球關注焦點。伊朗核問題在談判國協力下,已達成初步協議,有助區域情勢穩定。伊拉克藉由美國及盟軍協助,逐步平定內部叛亂勢力,但其仍須面對國內宗教派系及民族意識衝突等問題。另近期阿拉伯聯盟成立聯合部隊共同打擊葉門叛軍行動,期取得更多成效。

二、歐洲

(一)歐盟

  歐盟在過去2年因烏克蘭危機與俄羅斯關係惡化、法國遭激進組織伊斯蘭國恐怖攻擊、希臘債務及反撙節政策、英國欲舉辦脫離歐盟公投,以及來自北非、敘利亞難民對歐盟移民政策與地中海海岸防衛之衝擊,凸顯歐盟近期政治、經濟、外交及安全事務面臨多重挑戰。儘管如此,歐盟各國仍努力採取安全、軍事、經濟上的合作,確保地區和平與穩定。

(二)俄羅斯

  俄羅斯軍事干預烏克蘭內政,促使歐美各國對其實施經濟制裁,接續國際石油價格下降連動,造成盧布大貶,國內經濟再度衰退。面對此一變局,俄羅斯近年來,除深化與中共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外,並積極拓展其他國家經貿關係,以緩解因西方國家制裁帶來的財政困境。

三、美洲

(一)美國

  2015年歐巴馬政府公布《國家安全戰略》(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),針對現今國際情勢,除重申推動經濟發展、打擊恐怖主義及關注國際秩序外,並提出對抗氣候變遷與大規模傳染病,以及確保網路、空中與海上安全等戰略方向,以維繫美國在全球的領導地位。

  另美國國防部2015年7月1日公布《美國國家軍事戰略》,直言特定國家如中共、俄羅斯、伊朗及北韓的威脅正逐漸提高,惟美國仍持續發展與中共和俄羅斯軍事交流,促進軍事透明度並減少潛在誤判。

  此外,為延續「亞太再平衡」戰略,美國賡續藉由政經合作、定期舉行「金眼鏡蛇(Cobra Gold)」、「克拉(CARAT)」及「環太平洋(RIMPAC)」系列聯合軍演、兵力前進部署於新加坡、菲律賓、澳大利亞等作為,鞏固亞太盟邦,並增進與印度、越南、馬來西亞等國之關係,努力維持其主導亞太區域穩定與發展之角色。

(二)中南美洲

  區域內主要影響安全情勢之問題,仍以非法跨國經濟活動、幫派犯罪、毒品走私為主。而近年中共對地區國家大幅增加投資,係著眼於該區域能源及糧食蘊藏豐富;加上中南美洲國家推動社會主義政策改革,需要中共提供物資與經濟援助,更形凸顯中共的重要性。為因應中共將其影響力擴展至「美國後院」,近期美國與古巴破冰修好,並藉拉攏瓜地馬拉、委內瑞拉等國,鞏固其在中南美洲之勢力。

四、大洋洲

  澳大利亞向為美國盟友,雖在美國「亞太再平衡」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,但經濟上亟需拓展中國大陸市場。故澳大利亞一方面同意美軍駐訓及軍事合作,另一方面又與中共保持緊密之經貿合作關係,藉以在美、「陸」之間取得平衡。

  南太平洋安全環境相對穩定,區域內各國積極利用國際合作機會,吸引國際社會投資,協助資源開發,維持經濟成長。惟地球暖化所造成的海平面上升,衝擊地區各國之生存發展。

五、非洲

  非洲地區整體安全情勢,在近2年仍呈現政權不穩定、族群戰爭、宗教衝突、邊界爭端、海盜、恐怖攻擊等問題。另因該地區天然資源豐富,使美國、俄羅斯、中共、日本、歐盟等國家及組織,為確保其戰略資源無虞,均積極涉足非洲事務。特別是中共高度重視非洲地區戰略布局,積極在該地區投資並提供經濟援助,而近期美國亦擴大對非洲的援助,並與東非共同體國家簽署貿易合作協議,使未來美、「陸」在非洲地區的戰略競逐更趨白熱化。

  • 國防部版權所有 Copyright © 2015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. All rights reserved.
  • 本著作採用創用CC「姓名標示 - 非商業性- 禁止改作」3.0版台灣
  • 最佳瀏覽環境:Internet Explorer 10.0 以上版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