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篇 「戰略環境」

字級設定
第二章 安全挑戰
/第一節 中共軍事現況與發展

  今(2015)年中共發表《中國的軍事戰略》白皮書中指出:「進一步拓寬戰略視野、更新戰略思維、前移指導重心,整體運籌備戰與止戰、維權與維穩、威懾與實戰、戰爭行動與和平時期軍事力量運用,注重深遠經略,塑造有利態勢,綜合管控危機,堅決遏止和打贏戰爭」。顯示中共已依習近平的指導,前置軍事鬥爭準備基點,並輔以加速南海島礁「填海造陸」工程、強勢軍事維權等作為,展現其欲主導區域事務之企圖。另在聯合作戰主軸下,汲取歐洲、美國等先進國家建軍發展經驗,積極進行部隊組織調整、訓練大綱修編、新式武器部署及軍事人才培養等國防現代化轉型。

一、中共對臺策略

  近年兩岸在經濟、文化、教育等交流活絡下,關係日趨和緩,但實際上,中共仍持續加強各項對臺準備工作,整體對臺策略漸趨多元,期形塑兩岸情勢朝其有利方向發展,為未來武力犯臺創造優勢空間。

(一)採取軟硬兩手之統戰手段

  中共對臺策略,除強調兩岸共同的政治基礎不可動搖,為兩岸關係發展方向設下底線外,另依循習近平「兩岸一家親」、共築「中國夢」理念,持續深化兩岸經貿合作,擴大推動青少年、少數民族及文化交流,藉此拉近與臺灣民眾的距離,弱化國人敵我意識。

(二)侷限外力干預臺灣問題

  中共在其歷年國防白皮書均指出,兩岸問題是歷史遺留的問題。2015年白皮書再度強調「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」,意圖將臺灣問題定位在國內事務,形塑未來對臺動武之正當性。另參證中共的《國家安全法》與《反分裂國家法》,均將臺灣納入其國安法制框架,彰顯「統一」仍為其對臺最終目標,並保留對臺使用非和平手段之合法性,期藉國內事務,侷限外力干預其軍事手段處理臺灣問題。

(三)推動三戰鬆懈民眾國防意識

  中共自2003年起,對臺積極進行輿論戰、心理戰及法律戰,除納入共軍《政治工作條例》外,並列為軍事院校教學及部隊演訓重點。近年來,共軍積極建立心理戰試驗部隊,設立培訓專業研究所,培訓專職心理戰軍官,並增設國防部及軍兵種軍事發言人,發揮輿論感染效果。此外,中共亦動員地方政府致力於對臺工作,企圖以「和」分化我內部團結意志,以「戰」對我震懾施壓,期達「小戰大勝」或「不戰而勝」之目標。

(四)完善武力奪臺作戰準備

  現階段中共除致力建設資訊化軍隊,打贏資訊化戰爭,全面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外,並依年度「軍事訓練及考核大綱」要求,訓練部隊遂行跨區增援兼具對臺作戰、抗擊外軍介入及應對區域衝突之能力。中共雖一再宣稱期望以和平解決臺海爭議,但從其利用所謂發展「戰略機遇期」,持續加強對臺軍事整備作為觀之,中共謀我野心,並未隨兩岸關係改善而有所調整。

二、中共軍事整備現況

  中共在「遠戰速勝,首戰決勝」戰略指導下,積極研購各式武器載臺及精準武器,並提升監偵能力,精進第二砲兵打擊威懾,策進空中突擊力量,擴展海上襲擊戰力,期達全程、遠距、多維、速決、多面向作戰之目標。另強化對臺及東海、南海軍事作戰準備,俾於臺海及亞太周邊區域發生危機或突發事件時,能嚇阻他國軍力介入臺海局勢或亞太事務。

(一)中共國防預算編列

  中共2006年至2015年國防經費編列,除2010年外,其餘年度均維持2位數百分比成長,其總額僅次於美國,位居亞洲第一。中共雖強調防禦性的國防政策,然近年來陸續投入高額預算外購武器與技術,並積極進行武器研發,其國防發展已逐漸超出防禦所需,使中共被視為潛在威脅,進而引發亞太地區軍備競賽,影響區域安全穩定。

 1、編列概況

2015年中共編列國防預算約9,114億元人民幣,較2014年增長10%。中共宣稱新增預算主要用於提高武器裝備現代化水準、改善基層部隊工作環境與薪資待遇、推動軍隊體制編制調整等 (2006至2015年中共國防預算支出如表2-1)。   

 2、隱藏經費

中共雖一再強調國防預算均納入中央預算,送「全國人大」審議後執行,並不存在所謂隱藏性軍費問題。然其國防科研項目、武器銷售收益(全球主要武器出口國)、武器採購支出、國防工業對外營收及武警部隊經費等,均未列入國防預算中,研判可能隱藏在非軍事預算項下。據我方評估,其實際國防預算應為公布之2至3倍;另依中共歷年預算執行狀況概估,其實際編列軍費約占GDP4%左右,超越多數西方國家占GDP2%的水平,與美國、俄羅斯概同。

(二)新式裝備部署概況

  中共提出軍事準備要立足「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」,置重點於海、空軍及第二砲兵等部隊發展。其中,海軍於福建及廣東地區部署長程岸置攻船飛彈及新型飛彈快艇;空軍換裝長程防空飛彈,新一代戰機並赴海峽當面參與輪戰防務;第二砲兵研改並列裝新式飛彈,以掌控第一島鏈內海、空戰力優勢,漸次達成「遠海防衛」戰略目標。

(三)積極經略東海/南海

  臺海雖仍為中共軍事發展戰略重心,惟近年東海及南海的戰略比重亦顯著提升,現正積極在南海「填海造陸」,並擴大巡弋釣魚臺及以公務船舶執行維權任務,藉以宣示主權。

1、擴大巡弋釣魚臺周邊水域

因近期中共與日本在釣魚臺列嶼周邊海域發生多次艦船對峙事件,使共軍各型機、艦逐漸擴大釣魚臺列嶼周邊海域偵巡密度,特別是軍艦編隊航經「宮古水道」及「橫奄水道」之頻率與路線,已漸趨常態化。

  2、加強南海島礁維權及整建

近2年中共逐次加強南海地區演訓及海上維權行動,持續在所佔島礁進行「填海造陸」工程,並派遣海上兵力強勢驅離菲律賓、越南等國在南海活動之船舶,以營造中共在南海地區實質擁有及有效管理之氛圍。然越南透過俄羅斯陸續獲得高新武器裝備,菲律賓亦採購運輸艦、直升機、運輸機,以因應南海衝突日漸升高的情勢。上述聲索國之軍事整備作為,對中共經略南海及維護島礁主權,潛存挑戰與變數。

(四)強化區域拒止戰力

  中共認為一旦對臺動武時,外力介入係其最大隱憂。為有效拒止外軍介入,近年來積極在海、空軍及第二砲兵部隊演訓中,以紅/藍軍對抗模式進行相關戰術、戰法驗證,並發展區域情監偵系統,結合第二砲兵、海、空軍等新式武器,逐步提升在西太平洋地區之「反介入/區域拒止」戰力。其中海軍艦艇及空軍各型機已多次突破第一島鏈;另遠程戰略轟炸機掛載「鷹擊100」巡弋飛彈,其打擊範圍可涵蓋關島地區,期形成第一島鏈的戰力優勢,進而嚇阻外軍介入臺海戰局。

(五)應處多種安全威脅

  面對多種安全威脅,共軍、武警、民兵及預備役部隊,依「國防動員體系」、「軍隊處置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」,執行聯合執法、動員指管、城市防空、搶險救災、反恐維穩、聯合搜救等軍事與非軍事行動。另積極參與國際維和、軍事交流、多國聯合反恐演練,汲取各國面對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威脅之應處經驗,以因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及多樣化的軍事任務。

(六)參與國際軍事演習

  近期共軍分別與俄羅斯、印度、東協及「上海合作組織」等40餘國(組織)進行「海上聯合」、「雄鷹」、「可汗探索」等聯合演訓,並於2014年首次獲邀參加由美國主導之「環太平洋」海上聯合軍事演習,期藉參與軍事交流及主導區域組織聯合演練,提升與友盟國家聯合作戰能力,並擴展區域影響力。

 

  • 國防部版權所有 Copyright © 2015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. All rights reserved.
  • 本著作採用創用CC「姓名標示 - 非商業性- 禁止改作」3.0版台灣
  • 最佳瀏覽環境:Internet Explorer 10.0 以上版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