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篇 「全民國防」

字級設定
第八章 軍民合作
/第一節 精進災害防救

  國軍基於保國衛民職責,面對複合性災害威脅,積極從事災害防救整備,並遵「救災就是作戰」及「防災重於救災、離災優於防災」政策指導,採「超前部署、預置兵力、隨時防救」積極作為,強化國軍救災效能,依法協助災害防救任務。

一、執行概況

(一)在災害預防方面:

  1、建立災防觀念:近2年來,國軍積極協助地方政府執行鄉民撤離,及宣導「防災重於救災、離災優於防災」理念,民眾災

        防觀念已由「僥倖觀望」改變為「主動離災」。

  2、樹立災防指導:國軍遵「超前部署、預置兵力、隨時防救」指導,經近年災防實務經驗顯示,可達成救災任務,降低國人

        生命財產損失。

  3、強化溝通協調:在颱風登陸前36小時,派遣連絡官進駐地方政府,各級指揮官與地方首長建立聯繫管道,相關災防作為

        深獲地方首長好評。

  4、囤儲救援物資:在本島北、中、南、東區囤儲7個營級救災裝備,提供救災部隊使用,並與紅十字會簽署備災物資支援協

        定,協同完成救援物資囤儲工作。

(二)在執行作法方面:

 1、籌購救災裝備:檢討作戰裝備中可資運用於救災之裝備,籌獲UH-60M通用直升機、AAV7兩棲突擊車、生物偵檢車等13

       項作戰裝備,可兼部隊災防任務。

 2、廣儲救災師資:結合部隊訓練、學校教育,排訂災害防救課程;另檢派陸戰隊、特戰及工兵部隊官兵,參與消防署、紅十

      字會及水上救難訓練班隊,迄今已完訓1,240員,以厚植部隊救災技能與專業能力。

面對複雜性和多變性的災害威脅,國軍秉持「救災就是作戰」政策指導,強化國軍救災效能,圖為國軍協助0204復興空難搜救任務。

 3、強化醫療救護:自民國96年起,辦理EMT1、EMT2、EMTP救護技術員訓練班隊,年訓量約800人次,

        103年至104年8月,共完訓6,443人次,現役官兵持有證照者計8,865人,有效提升災害救援緊急救護能力。

 4、建立災防平臺:為增進國軍與地方災防合作默契,依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及全民防衛動員會報規劃,

      由地方政府主導,實施全民防衛動員暨災害防救演習,藉由演練建立「掌握狀況、緊急應變、快速處理、 避免擴大」

      之災防協調機制。

 5、提升救援總能:自民國104年6月起,分批移交內政部空勤總隊15架UH-60M通用直升機,提升政府緊急災害救援

       總體能量。

國軍將在既有基礎上,藉研修災防規範、整合災防資源等作為,精益求精,以達 「有備無患」之目標,圖為國軍協助高雄氣爆救災任務。

二、救援成效

  民國103年1月1日至104年8月19日間,國軍計執行「麥德姆」、「鳳凰」、「蘇迪勒」颱風、「澎湖復興空難」、「0204復興空難」、「高雄氣爆事件」、「新北市八仙樂園粉塵氣爆事件」、「海研五號海難」、「登革熱防治」、「禽流感防治」10項重大災害救援及急難搜救102件。總計投入兵力6萬4,400人次、飛機313架次、艦(舟)艇217艘次、各式車輛3,848輛、各式機具5,090項,協助鄉民撤離9,136人、傷患收療216人、傷患後送125人、沙包堆置8萬3,952包、清運土石3,414.59噸、毒氣偵測160平方公里及消毒防疫91.774平方公里,均圓滿達成任務(如附錄8-1)。

三、精進作為

  面對「複合式災害」嚴峻考驗,國軍將在既有基礎上,賡續藉研修災防規範、整合災防資源、落實災防演練及深化災防交流等作為,精益求精,以達「有備無患」之目標。

(一)研修災防規範,周延應變作為

  以近年執行重大救災任務所獲經驗為基礎,檢討修訂「災害應變現行作業程序」、「搜救作業程序」及「災害防救教範」等33類規範及準則,增進聯合救援及災防應處能力。

(二)整合災防資源,提升救援能量

  配合內政部應變管理雲端系統,建置國軍救災資訊系統,與氣象局、消防署等災防機關,及紅十字會、慈濟等團體建立共同作業平臺。另考量航特部UH-60M直升機訓場與維保能量,協助內政部空勤總隊建立師資種能,擴大資源共享,俾利緊急救援任務之遂行。

(三)落實災防演練,強化自主離災

  藉災防演習強化社區自主離災觀念,置重點於跨縣(市)應變指揮、兵力增援及防、離災等演練,以建立廣域救援機制。

(四)深化災防交流,擴展多元能量

  華美災防交流已有具體共識,未來由演習觀摩、災防兵推、相互派訓層級,提升至參與區域災防演習層級。另藉美方協助,參與國際人道救援專案,進而將我國納入國際人道救援體系。

  • 國防部版權所有 Copyright © 2015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. All rights reserved.
  • 本著作採用創用CC「姓名標示 - 非商業性- 禁止改作」3.0版台灣
  • 最佳瀏覽環境:Internet Explorer 10.0 以上版本